快3平台-快3平台
快3平台2024-01-10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百年红茶“坦洋工夫”发祥地 :产业兴 ,乡村兴******

  中新网宁德11月28日电 题 :百年红茶“坦洋工夫”发祥地:产业兴 ,乡村兴

  中新网记者 吕巧琴 叶茂

  晒青 、搓揉、发酵、焙干……八道工序背后 的匠心 ,折射的是中国百年红茶“坦洋工夫”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 。如今,一片茶叶,也铺就了“坦洋工夫”发祥地——福建宁德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 的乡村振兴路。

  走进坦洋村 ,只见村落四周 的千亩茶园延绵起伏 ,绿意盎然。村中 ,茶行沿街一字排开 ,茶香飘溢;古民居 、古茶行(横楼) 、炮楼 、廊桥、祠堂等清代风格古建筑 ,诉说着古老茶村 的悠久历史 。

古老茶村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吴庆堂 摄古老茶村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 吴庆堂 摄

  名茶复兴

  坦洋村民世代以茶为生 。相传 ,清咸丰、同治年间 ,坦洋茶商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试制红茶成功 ,经广州运销西欧 ,茶商接踵而来并设洋行 。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饮品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海路中断,贸易受阻,“坦洋工夫”逐渐走向没落。2006年起 ,在政府和茶人推动下 ,“坦洋工夫”重新回到人们 的视野。

  作为“坦洋工夫”创始人之一胡福四 的后人,早年赴香港创业 的胡新颖2009年回乡投资800万美元 ,成立新世基坦洋(福建)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并在坦洋村建设茶文化园,希望重塑“坦洋工夫”品牌,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坦洋村内 ,古建筑保存完好 。 张斌 摄坦洋村内 ,古建筑保存完好。 张斌 摄

  “将茶产业做大做强 ,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这 是我们 的心愿 。”新世基坦洋(福建)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一年产茶2万斤 ,带动200多户农户 。总经理胡少惠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将持续提升茶叶品质,让更多人种好茶、制好茶 、喝好茶。

  “绿叶”变“金叶”

  看到“坦洋工夫”逐渐复兴,在外经商的坦洋村村民李岩忠也回村创立了一家茶作坊,以传统工艺制茶,逐步扩大加工规模。经过多年发展 ,李岩忠的茶作坊已变为8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年产茶达7万多斤 。

  “对‘坦洋工夫’的发展充满信心” ,为扩大辐射效应 ,李岩忠和村民投入160万元(人民币,下同) ,于2014年注册成立“福安市坦洋领头洋合作社”。这个合作社面向社口镇及周边乡镇收购茶青,每年收购茶青达35万斤 ;同时,引导农户改种金牡丹新品种 ,茶园亩产值从原来 的三四千元增至近万元。

在坦洋村 ,“坦洋工夫”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依旧传承 。 郑健雄 摄在坦洋村,“坦洋工夫”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依旧传承 。 郑健雄 摄

  “以金牡丹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创新型‘坦洋工夫’,果香蜜韵 、花香迷人 ,深受客商和市场欢迎 。”李岩忠表示 ,希望不断壮大合作社,实现种植 、采摘 、加工和营销一体化 ,逐步发展休闲茶旅。

  一片叶子 ,成就了一个产业 ,富裕了一方百姓。2021年,该村茶园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多亩,茶产量1400多吨,综合产值3.4亿元;八成以上人口涉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

  “坦洋工夫”红茶也已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证明商标”“全国绿色食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品牌价值达44.47亿元 。“绿叶”变“金叶” ,茶产业成为古老茶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坦洋村村民在采茶。 蒲允静 摄坦洋村村民在采茶 。 蒲允静 摄

  科技赋能 ,茶旅融合

  科技赋能 ,成为当地茶产业提档升级 的“加速器” 。坦洋村5G智慧茶园内,一排排高清摄像头紧贴地面 ,对茶树情况进行实时拍摄 ,自动采集和监测园区病虫害信息 。

  2020年5月,全国5G农业智慧茶园示范区落户福安市坦洋茶场 ,通过5G网络在远方依托电脑或手机即可实现施肥 、灌溉 、监控病虫害等,实现“数字+”与茶产业的有机融合,促使茶叶生产更精准 、茶园管理更节本增效、茶业更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产好茶提供有力保障。

坦洋茶场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吕巧琴 摄坦洋茶场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吕巧琴 摄

  坦洋茶场场长郑明星说,智慧茶园实现成本降低和管理自动化 ,同时通过可视化 的过程,让消费者还可以看到茶园 是如何管理、提升茶叶品质 的 ,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

  昔日荒山变身“茶海”,坦洋村也在传统茶业基础上催生出茶园旅游新业态,打造独特 的“坦洋情意村” ,每年吸引一批批游客 、学子到村中旅游 、研学 。在村民林正锦看来,学生上山采茶、进厂加工茶叶,对“坦洋工夫” 的推广也有很大 的帮助。

  社口镇镇长陆绚表示 ,以“茶乡观光休闲+特色民宿+茶文化研学”的发展模式,结合每年举办开茶节 、斗茶赛,打响“坦洋工夫”茶品牌,推动坦洋村走出一条生态茶园“绿”、文化底蕴“浓” 、茶事活动“热”的茶旅融合新路子 。(完)

快3平台

大山里 的“江南舅舅”:直播带货拉动乡愁经济******

  (新春走基层)大山里 的“江南舅舅”:直播带货拉动乡愁经济

  中新网杭州1月18日电(奚金燕 郭弘屹)临近年关,往日宁静的浙西大山深处多了几分喧嚣 。从杭州市区开车大约一个半小时,一路绿水青山不绝,行至西径山脚 ,就到了网络主播何江南 的家——临安区高虹镇崇阳村 。

  冬日的西径山寒风瑟瑟 ,何江南却在自家的直播间忙得满头大汗,“喜欢吃竹笋 的朋友千万别错过这几款笋干、罐头笋和多味笋丝 ,全部都是临安当地 的新鲜竹笋制成……”

  镜头外 ,庭院内 ,一箱箱竹笋在村民们手中被一一打包,等待送往全国各地 。

  在崇阳村 ,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竹笋 ,竹笋 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原本山上的竹笋只能由村民拉去市区卖,市场小 、成本高,每季收入只有几千块钱 。这些年 ,在直播带货 的助力下 ,村里的竹笋已经不愁销路了。”何江南说 。

  今年28岁的何江南形容自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农村出生,考上大学 ,在大城市做过销售、创过业 ,三年前短视频火起来了,他又回了出生 的地方,当起了短视频博主。

  “我最初走 的 是搞笑视频风格 ,记录照顾八个外甥和外甥女的生活 ,这就 是‘江南舅舅’这个名字 的由来。”何江南告诉记者,“后来家乡丰富的农产品给了我新的灵感。”

  “山上的新鲜竹笋 、自家养 的走地鸡 、爸妈做的水磨年糕……以前每次人还没到家,口水就止不住了。当时我就下定决心 ,将来一定要回村创业 ,把家乡的美味端上全国各地朋友 的餐桌 。”何江南说 。

  于 是,“江南舅舅”家庭直播间就这样诞生了 。“刚开始做直播 的时候 ,我其实什么都不懂 ,全靠自己一点点摸索,经常自学剪辑到凌晨两三点。”直播 、店铺装修 、拍产品图 、剪辑后期 、售后服务……全是何江南自己包揽。

何江南和村民在仓库装货 。 受访者 供图何江南和村民在仓库装货 。 受访者 供图

  2020年,何江南加入了位于杭州的MCN机构无忧传媒 ,产出 的内容越来越多元。后来 ,高虹镇政府还在双创基地为何江南设置了一个200平方米 、配备专业设施 的直播间。通过努力 ,“江南舅舅”现在全网粉丝突破380万人 ,为乡愁经济转化打开了流量入口 。

  记者了解到 ,今年“江南舅舅”直播间已经卖出笋系列产品约10万斤 ,前不久主推的腊味礼盒销售量也达到百万元。

  在直播间镜头前的何江南总是激情洋溢、自信满满,或许很难想象 ,在最初返乡创业 的那段日子 ,他也曾备受煎熬。

  正所谓“每一个创业者都 是孤独的” ,何江南刚回到村里时 ,经常能听到质疑 的声音 。“一个在城市里拿高薪的大学毕业生,放弃一切回村里做什么?”

   的确 ,不仅是村民不理解,就连自己 的父母和姐姐也常常动摇思想 。“刚开始,每场直播3小时到4小时 ,结束后全家人都腰酸背痛 。如果业绩不好,真的很打击士气 。”何江南说。

  功夫不负苦心人 ,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随着“江南舅舅”粉丝数 的增长 ,村民们也渐渐看到了网络 的力量 ,认同了何江南的努力。就像一股风 ,吹进了崇阳村,激活了一池春水 。

  “现在直播间条件变好了 ,越来越多 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加入到我们 的直播团队 。”眼下 ,何江南不仅让自己家凭借新媒体奔了小康,还带动了村庄23名闲散的劳动力就业,这些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6万元到8万元。

  或许,对于乡亲们而言,何江南就是全村 的希望 。如今,何江南成功助力家乡近百种特产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也直接拉动了上百家农户的经济收入。

  作为青年党员 的何江南去年还当选了杭州市临安区第一届党代表 ,他感到肩上 的担子更重了,“之前也没想过我会走这么远,更多 是站在了时代和政策的风口 。新 的一年,我想继续扎根在这片绿水青山,帮助更多乡亲们留住乡愁 ,致富不愁。”(完)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快3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