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app_大发app
大发app2023-01-31 16:05

大发app

广西:农民从“靠天吃饭”到“靠技生钱”******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通讯员 夏姚

  “这本‘种植百宝书’ ,我经常拿出来翻阅。”拿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笔记本 ,广西龙胜泰弘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凤权不禁感叹 ,“我虽然有十多年种地经验 ,但想要真正发展好种植产业 ,还是得懂技术、懂管理 ,这就要多参加培训学习 。”

  邓凤权是广西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班 的学员。经过专家培训指导后 ,他种植的百香果收获期从两期增长到三期 ,每亩增收5000元。“有了技术保障,再加上管理到位、销售渠道稳定 ,合作社带动周边500多家农户种植罗汉果、百香果3000多亩,帮助175户脱贫户增收。”邓凤权自豪地说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是世界银行结果导向型贷款广西扶贫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 的重点部分 。“通过组织农民参加职业培训,为贫困地区培养视野广阔 、懂知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让他们更有底气开启现代化农业新篇章。”该项目负责人说。

  “我们村土地资源丰富 ,有麻竹、泉水鱼 、柑果等特色产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村民带来新 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增收渠道多 、后劲足,真正让大伙儿体会到劳动可致富 、技术能生钱 。”玉林市博白县浪平镇六江村党总支部书记廉祖旺说 。

  博白县实施“星期天工程师”合作模式,邀请了解农村 、熟悉农业、贴近农民且具有实践经验 的教授学者 、乡土专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设讲座、驻点村屯 ,把脉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指导农业产业发展 、村庄规划建设和村民增收致富 。通过培训 ,传统农民变新型农民 ,种植养殖技术得到提升,休闲农业知识、互联网现代农业知识得到增强。

  在浦北县龙门镇陈皮生产基地,一筐筐柑橘皮在阳光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我们这里素有‘扁柑之乡’美誉,非常适合大红柑生长。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涌现出一批从事大红柑产业 的种植能手和陈皮营销好手。”浦北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兴财介绍。

  “我们村从1984年就开始种植大红柑 ,现在种植面积3000多亩 ,2021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及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帮扶,大伙儿一技在身 、信心满满。”龙门镇林塘村党总支部书记 、村委主任容家良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100多户种植大红柑,8户年收入超百万元 。

  浦北县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 ,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突破口 ,借力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推动人才进村 、入户 、下田 ,把创新技术注入田间地头 ,为基层农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 。

  由于不 是传统柑橘种养区,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农民种植技术参差不齐 。为此,马山县邀请了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授课 ,教授学员柑橘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和市场分析等知识 。

  村民韦明京通过培训后 ,一跃成为沃柑产业基地种植管理小组组长 ,负责传授小组成员沃柑种养技术 。“我以前主要种玉米 、稻谷 ,收成没有保证 ;自从学习柑橘种植技术后 ,现在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的固定工资收入 。”韦明京高兴地说,自己从过去“靠天吃饭” 的传统农民变为“按月领薪” 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包括农业和农村服务、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 。通过培训 ,农民掌握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提高了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马山县委常委 、副县长 ,广西驻村工作队马山县工作队队长涂坤明说。

  据介绍 ,世界银行结果导向型贷款广西扶贫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1745人 ,完成总目标值 的104.36%。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5日 06版)

“工业大脑”越来越健全 综合生产效率提高20%—30%******

  央视网消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明显的特征。

  早过了下班点,在杭州阿里云谷园区,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不少人还在忙碌着。记者走进了其中一座办公楼 ,近距离感受这里 的工作氛围。

  讨论方案、敲代码 、打电话 、开会、连线,一层楼里几乎每个工位,每个人都在忙着工作 。他们被称为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工程师 。

  虽然工程师们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可每个人身后都牵引着一个行业、3—5家工厂 的数字化转型任务。这也意味着 ,工程师每天要处理2800多亿条数据,调用3万多次智能算法接口。

  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三年来,恰恰 是我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三年。他们 的工程师团队,也从不到200人增加到了如今 的400多人。

  数字化让水泥厂越来越智能

  繁忙 的数字化工程师们加速奔跑着 ,他们给工厂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

  在芜湖海螺水泥公司,工程师们正在将原料仓库改成无人车间。

  改造完成后 ,行车的设备利用率能提升50%以上 ,综合生产效率可以提高20%—30% 。

  与此同时,在水泥生产线控制中心 ,工程师们正在对操控生产线 的“大脑”——控制系统 ,进行数字化 、智能化改造提升。

  工程师告诉记者,有了这套新的数字化系统 ,可随时监控产线状态,并及时自动做出专家级 的精确调整。不仅可以降低24%的人员劳动强度 ,还提升产品质量 ,产品标准偏差降低了43%。

  如今,无人驾驶的矿车和挖机在矿山上有序地开采 ,检测线全自动24小时自动检测原材料 的成分,水泥生产线每几分钟就自动微调一次参数以保持最佳 的状态 ,一颗“工业大脑”在这里正越来越健全。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