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_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1-31 16:05

55世纪官方网站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读书者说】

  作者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我跟随演员们 的脚步缓缓走进沧浪亭的那一刻,忽然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不知道 是自己走进了历史,还 是历史来到了现实 。感谢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它让以往案头密密麻麻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眼前鲜活亮丽的风景。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苗怀明 译注 中华书局 苗怀明提供

  一部非常纯粹的文学经典

  到底 是身处2019年11月15日观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 的这个晚上还 是1780年中秋节沈复、芸娘坐在沧浪亭乘凉的那个月夜并不重要 ,因为这样 的场景几百年来每天都可能发生 ,可以发生在乾隆年间苏州的沧浪亭,可以发生在光绪年间南京的莫愁湖 ,可以发生在民国时期杭州的西湖,自然也可以发生在当下扬州的五亭桥 。

  这 是一对刚结婚半年多的小夫妻,正享受着新婚带来的甜蜜,男的叫沈复 ,女的叫芸娘。虽然已到中秋,姑苏一带还有些闷热 ,他们在傍晚时分登上沧浪亭乘凉 ,先 是欣赏夕阳西下,再细品皓月当空 ,或向外眺望 ,或坐下闲聊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不需要去发朋友圈,也不需要刻意拍视频,因为这不值得显摆,不过 是二人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 。

  在忙忙碌碌、天天急着上班打卡 的现代人看来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更多出现在影视剧里 ,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和自己 的生活有着太远的距离,即便 是利用假期随着熙熙攘攘 的人流去一次沧浪亭 ,也不过走马观花 ,无法体会沈复 、芸娘夫妻的那份闲适和恬淡。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的我们来说,生活就是生活 ,艺术则是艺术,但 是对这对小夫妻来说,生活就 是艺术,艺术就 是生活 ,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不仅仅体现为沧浪亭 的中秋赏月。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剧照 苗怀明提供

  翻开全书 ,所写不过儿女情长,家长里短,这样一部书何以能成为文学经典?

  的确,从表面来看,这可以说是一部条件并不具备 的经典名著 ,或者可以说是一部非典型名著。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它有一些先天不利 的因素 ,比如说作者沈复,他虽然有较高 的文化修养,但并没有得到过功名,在那个时代,这就决定了他身份 的卑微 ,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整天为生计而奔波,他开过字画店 ,做过幕僚 ,还到广东贩卖过货物,活得相当艰难。他 的生平事迹别说现在无从知晓,就是在当时 ,也没多少人关心和知道 。

  再看《浮生六记》这部书,虽然写得颇为用心,但别说刊刻,就连最起码的流传都做不到 。沈复去世多年之后,都没有人知道这部书 的存在 ,更不用说记载和评论了 。如果不是杨引传这位有心人在冷摊上偶然得到书稿,并将其刊印出来 ,我们今天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么一部奇书。

  但就是这么一部篇幅不大的书稿 ,被发现的时候竟残缺不全 ,全书不过六卷,还遗失了最后两卷。

  《浮生六记》能残存下来 ,已经算 是万幸了,甚至可以说 是偶然 ,怎么也和文学经典画不上等号,两者之间似乎有着太过遥远 的距离 ,估计当时在写作时,沈复也不敢有这样的奢想 。

  奇迹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发生了,光绪三年(1877),杨引传将残存三分之二 的《浮生六记》和另外三部笔记著作即《镜亭轶事》《天山清辨》《闻见杂录》一起收入《独悟庵丛抄》刊行 。刚一面世,《浮生六记》便一枝独秀,大受欢迎,迅速风行海内外 ,书坊争相刊印,到当下各类版本至少有200种,而《独悟庵丛抄》所收的另三部笔记则一直无人提及。如果将四部书的合刊看作 是一场竞争的话 ,《浮生六记》完胜。

  伴随着《浮生六记》的一纸风行,它陆续被各类作品集收录,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被拍成电影,改编为舞台剧 ,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并出现专门的研究著作 ,这些通常 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经典 的指标 ,不到一个世纪 的时间 ,《浮生六记》都具备了。

  这 是一部非常纯粹 的文学经典,不靠作者 的名气,不靠书商 的宣传,靠 的 是自身独特 的艺术魅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看起来有些偶然,实则又是必然。

  平淡生活中最为真实 的美

  那么,这本书的魅力究竟何在?全书篇幅不长 ,并没有展现宽广的生活面 ,也没有传奇故事和戏剧冲突 ,写的不过 是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 ,而且是那种很私人化 的生活,这样 的生活我们也正在经历着,日复一日 ,好像没什么可说的,究竟是里面的什么东西打动了我们 ?

  答案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浮生六记》的魅力就来自它 的平淡 ,这种平淡既 是指内容 ,也 是指风格 ,平淡并不一定非要和单调乏味画等号,它是一种美,一种最为真实的美,只 是不少人未能感悟到而已 。通过《浮生六记》可以领略这一点,我们由此可以重新审视自己 的生活 ,得到人生 的启迪 。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可以拿《浮生六记》与《红楼梦》做个比较 ,这部书曾被誉为“小红楼”,可见不少读者意识到两书之间 的相似性。

  说起来也巧 ,曹雪芹去世的时间 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第二年 ,沈复和芸娘相继出生,这似乎构成了一种人生的接力,这种接力还表现在创作上 。《浮生六记》虽然人物 、内容、情节与《红楼梦》差别很大 ,但其内在精神则是相通的 。不妨将《浮生六记》视作《红楼梦》 的一部特殊续书。

  二百多年来 ,《红楼梦》读者的内心里一直有个遗憾 ,那就是宝黛 的爱情没有走向婚姻 ,因黛玉的早逝而人为中断。假如两人一起牵手走进婚姻殿堂,那该会 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结局呢 ?

  让我们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完成这个假设 。笔者曾写过《宝黛结合又如何》一文,大致 的内容 是 :假如宝黛结合 ,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就 是生儿育女 。孩子 的陆续降生意味着贾宝玉 、林黛玉告别青春时光 ,步入成年时代 。随着孩子长大 ,不管贾宝玉有多么不情愿,人生的列车必定会将他送到父亲贾政的位置上。同样 ,面对孩子 的吃喝拉撒 ,林黛玉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去多愁善感 ,一个合格的母亲不可能在孩子成长 的时候缺席 ,柴米油盐注定会成为她日常生活 的主要内容 。

  于是 ,贾宝玉、林黛玉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贾政 、王夫人 ,这意味着往日生活 的一去不复返,再也不能肩扛花锄去葬花 ,再也不能躺在奶奶怀里打滚,再也不能去吃女孩嘴上 的胭脂 。一切年少轻狂已成陈年往事,面对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打着世俗和利益的各种盘算,不再有诗和远方,只有永远都处理不完的日常琐事 。

  再过若干年 ,宝黛二人又会坐在贾代善、贾母的座位上,他们和他们 的孩子们注定会将家族年轻人一代代成长的经历再次重演一遍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

  问题在于,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 的结局吗?

  答案恐怕 是否定 的 ,这未必就 是我们想要 的生活 ,自然更不是曹雪芹期待的人生 。曹雪芹 是位理想主义者,尽管家族败落,生活困顿,但仍然保有一份梦想,在困苦 的人生中给自己,也给读者一点亮色,让大家不要活得太世俗 。因此 ,林黛玉必须早早去世 ,她不能嫁给贾宝玉 。随着贾宝玉 、林黛玉年龄的增大 ,婚姻的选择也变得无可逃避。于是在他们成人之前 ,曹雪芹残忍 的拉上了大幕 。

  老实说 ,笔者 的这篇文章写得有些过于感伤和悲观 ,未能直面日复一日、高度重复 的日常生活。《浮生六记》实际上延续了这个话题,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 ,一个更符合生活逻辑的答案。

  可以把沈复和芸娘 的婚姻视作宝黛结合 的现实版。两人十三岁订婚 ,十八岁成亲,说不上青梅竹马,却也称得上是情投意合 。虽然他们 的家世不如宝黛显赫 ,但四人秉性相近 ,都 是属于聪俊灵秀的那种人,也就是《红楼梦》第二回里所说 的正邪交赋 。生在公侯富贵之家,就是情痴情种;长于诗书清贫之族,就 是逸士高人 。前者 是宝黛,后者是沈复、芸娘。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十八岁结婚,意味着青春期的过早结束和成人世界 的提前到来 ,这 是曹雪芹不愿意面对 的。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实际情况并不像曹雪芹担心 的那样乏味 ,沈复、芸娘成亲后 ,生活确实平平淡淡,不外乎柴米油盐 ,但两人过得有滋有味,非常投入 。两人或沧浪亭乘凉,或泛舟太湖,或改扮装束出去招摇,尽管这样的日子并不算多 。居家的时候,两人因陋就简,把庭院 、居室收拾得整洁雅致 。

  这样 的生活其实也 是我们的生活,何以沈复夫妇过得如此开心?关键在心态不同 。沈复 、芸娘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 的每一天,努力发现生活中的情趣 ,本来就没有过多过大的奢想,小小 的收获都能有一份欣喜。如果把目标定得过多过大 ,满足 的日子注定大大少于不满足 的日子 ,正如人们常说 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这并非自我麻醉的阿Q精神,而 是一种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再说即便每天愁眉苦脸 ,日子就会因此而改变吗 ?

  这就是《浮生六记》给读者留下的启示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渴望奇迹,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注定平平淡淡,努力过好每一天,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和快乐,也许这才 是正确 的人生态度。从这一点来说 ,曹雪芹 的担心有些多余,宝黛的家庭条件比沈复夫妇优越很多,他们结合之后 ,生活未必就那么单调,也许比沈复更加丰富多彩 ,至少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相信读者从《浮生六记》获得 的共鸣比《红楼梦》更多,毕竟沈复夫妇 的生活离我们更近,他们 的生活就是我们 的生活 。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俞平伯《题沈复山水画》 苗怀明提供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独悟庵丛抄》本《浮生六记》 苗怀明提供

  乐观又平凡的人生态度

  《红楼梦》没有写到宝黛 的结合 ,以悲剧而告终 。《浮生六记》虽然写到了沈复 、芸娘的婚姻生活,也仍以悲剧而告终 。两者同样 是悲剧,但内涵却各有不同 。贾宝玉 的出家 是要告别往日的生活 ,而沈复撰写《浮生六记》则是记下自己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平平淡淡 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 ,也许充满烦恼 ,一旦这种生活因家庭变故或其他原因而中断,马上就变得无比珍贵 。人不能总是生活在记忆中,珍惜已经拥有 的一切 ,随遇而安,这也许 是《浮生六记》给我们 的第二个启示。

  全书所写 ,不管是欢乐还 是悲伤 ,一切都那么平凡普通,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 。惟其平凡普通,作者才不需要装腔作势,不必矫揉造作 ,对那些厌倦了说教训斥 、读腻了高头讲章 的读者来说 ,感同身受,从书中可以看到自己 ,从而引起强烈共鸣。真情实感 ,平淡自然,这就 是《浮生六记》最大 的特点,也是它最能引起读者共鸣 的地方 。

  转眼二百多年过去 ,尽管我们使用了手机、电脑 ,尽管地球已经变成了村庄 ,但我们并未走出《浮生六记》的时代,沈复 、芸娘追求 的幸福我们仍在追求 ,他们遇到 的烦恼仍在困扰着我们 ,书中 的事情昨天发生在沈复夫妇身上,今天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本书 的价值因岁月 的积淀而变得更为丰富多元。

  探讨这个话题可以从一个假设开始 ,假如沈复、芸娘生活在当下,他们的人生悲剧可以避免吗 ?只要认真阅读作品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悲剧在当下照样可能发生。芸娘 的病逝固然与家境贫困 、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有关,但问题在于 ,假如她生 的 是无药可治 的绝症 ,即便再好的医疗条件也没用,任何时代都会有悲剧的发生 ,不能把什么悲剧都甩锅给封建礼教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 的推卸责任。

  沈复夫妇生活的困顿固然与父母有关 ,父亲将他们逐出家门,这 是他们不幸的开始。这种家庭 的不和谐现在照样存在,不能都归结为封建礼教。沈复父亲做事比较粗暴武断,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沈复夫妇自身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沈复作为儿子,没有处理好与父母 、弟弟的关系,作为丈夫不能保护生病的妻子 ,作为父亲不能给两个孩子幸福安宁 的生活,板子不能都打到父亲身上,老人即便有过错,也负不了这么多责任,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宽容开明,宽容开明只能作为一种运气,可遇而不可求 。作为儿媳 的芸娘多管闲事 ,做事莽撞,恐怕就不能仅仅用天真来辩解,毕竟都是成年人了 ,毕竟也是孩子的母亲了 ,处理好与公婆 的关系无论是过去 、现在还是将来 ,都 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

  芸娘的美丽 、聪慧和善良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大家为她的不幸感到同情和惋惜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她的另一面 ,那就是幼稚、天真 ,作为成年人,这可不 是什么值得夸赞 的优点 ,做事欠考虑 ,把本来应该和谐 的家庭关系弄得一团糟 ,人不能永远停留在天真阶段 。假如宝黛结合的话 ,大概率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而且问题只会更棘手 ,贾府 的生活远比沈家要复杂,如果发生冲突,矛盾只会更加激烈 。

  芸娘是全书中最让读者牵挂的人物 ,她之所以如此可爱迷人,固然 是出自其个人 的禀赋,但不能不说她是因作者沈复而美丽。是作者可贵的开明 、包容和爱心 ,给她提供了展现美丽人生的舞台,并将这些美好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来 ,尽管这个舞台实在太小了。可以想象,如果换成一个俗不可耐的男人 ,比如《红楼梦》里 的贾赦、贾珍之类 ,芸娘还能有这些逸闻趣事吗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 ,妻子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里 。有什么样 的丈夫,就会有什么样的妻子 。 是沈复培养和塑造了一位可爱迷人 的妻子 。当然这样的培养 、塑造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芸娘自身性格及为人处世的缺陷给自己同样也给丈夫带来了很多麻烦。

  书中 的沈复 是一位有才气 、有个性 的文人形象,相信这也是他有意留给后人的自画像 。他虽然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困顿 ,但依然保持着难得的自尊 ,苦中作乐 ,享受人生,享受生活 ,即便 是在借钱回家的路上,也要顺道到虞山一游,这种乐观旷达 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 ,对每个有着类似不幸遭遇 的读者都是一种安慰和启发 。《浮生六记》虽然写了不少人生 的苦楚和无奈,但字里行间丝毫找不到那种毫无节制 的宣泄和哀怨 ,而且作者 的享乐也不是醉生梦死,自甘堕落的那种。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懂得如何生活 ,尽管生活贫寒,但充实而有趣。看看他讲盆景、家居的那些文字,就可以知道 ,他绝非泛泛而谈,而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 。从摹写山川风景的那些文字,可见其独到的鉴赏眼光 ,他不喜欢苏州的狮子林,不喜欢扬州的五亭桥,不喜欢南昌的滕王阁,但并非故意在唱反调 ,而是能讲出一番道理 ,给人以启发 。

  如果生活在当下 ,具备这样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 ,相信沈复不至于沦落到没饭可吃 的程度,他可能是位大学教授 ,可能 是位园林专家,也可能是位成功 的商人。这并不是说,现在就一定比那时好 ,但最起码实现人生的机会及评判成败 的标准要相对多元一些 ,人生舞台相对要大一些 。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二百多年间 ,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太大 的变化 。沈复笔下的苏州 、扬州、杭州、广州、荆州,地名还 是原来的地名 ,位置还在原来的位置,沧浪亭至今依然游人如织。但有了一部《浮生六记》之后 ,一切发生了改变 ,往日 的风景又多了一层内涵和魅力 ,这不是眼睛能看到的 ,需要用心去体会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1版)

持续推进“地趴粮”整治******

  农户科学储粮关系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今年东北三省一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 的比重超过26%,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凸显。然而 ,东北“地趴粮”现象仍然存在,农户储粮损失仍然较为严重 。

  “地趴粮”是存在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储粮方式 ,以玉米储存为主 。新收获 的玉米水分大 ,每年秋收之后脱粒之前,农民习惯将新收获的玉米堆放在院子里或者地里晾晒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认为 ,北方“地趴粮”形成 的主要原因 ,是农户储藏设施缺乏。“地趴粮”容易被鼠咬虫蛀鸟食 ,遇到雨雪天气,极易发生霉变坏粮。应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安全储粮 ,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建设完善立体储粮设施

  吉林四平市双辽市卧虎镇前六家子村党支部书记 、种粮大户王艳秋今年种了4500亩玉米,由于储粮设施投入不足,只储存了十分之一左右 的玉米穗,其余全部卖掉了 。王艳秋说,明年要整村推进“地趴粮”整治,争取把新收获 的玉米尽可能储存起来,择机售粮 ,实现种粮收益最大化 。

  让“地趴粮”站起来,折射出农户储粮方式的变化。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管理处处长冯锡仲介绍 ,吉林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根据农户庭院储粮条件和经济状况 ,支持引导农户通过搭栈子 、上楼子 、码趟子以及搭建风道、建设简洁安全的钢结构立体储粮装具等方式 ,实现简易立体储粮;对劳动力不足的农户 ,鼓励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区域等 ,集中搭建立体储粮设施;对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现有仓储设施资源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为他们提供“即时结算、延期服务 、代烘干代储存”等服务 ,推动农户储粮方式向“存粮在库”精细化管理转变。

  为减少农户储粮损失,2017年国家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烘干 、代储存 、代销售 、代加工等“五代”服务。

  乘着国家政策 的东风,东北主产区持续推进农户安全储粮及推进“地趴粮”整治。黑龙江高度重视农户储粮减损 ,2018年至2020年期间,推广搭建了农户科学储粮装具11.41万套 ,全部投入使用每年可实现科学棒储玉米226.26万吨 、减损6.16万吨 。吉林省持续推进农户安全储粮工作,截止到2022年11月底,吉林全省农户立体储粮率达到90.5% ,计划到2024年底全省消除“地趴粮” 。

  科学储粮实现减损增收

  近年来,东北“地趴粮”逐渐减少 ,农户储粮损失大幅下降 。据中国农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团队2022年10月对全国27个省(区市)454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东北三省37.11%的玉米种植户收获后没有销售,以玉米楼子、栈子、吊子等储藏方式储存的玉米占25%;金属仓储存占19.44%,袋装占15.28% ,“趴地”玉米所占比重不 是很大 ,农户玉米储藏环节平均损失率为4.01% 。

  储粮环节是影响农民种粮收益 的最后环节。现在东北农户摒弃“地趴粮”落后的储粮方式 ,实现立体储粮,可择机择价售粮 ,增强农户市场议价能力 ,实现好粮卖好价。黑龙江海林市长汀镇平安村村民卞树军告诉记者 ,他今年种了180亩玉米 ,把玉米穗储存到“玉米楼子”里 ,计划明年夏天再卖,期待卖个好价 。

  今年我国粮食再次实现高位增产,但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未变 。冯锡仲说 ,改善储粮条件 ,消灭“地趴粮”,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减少粮食损失 ,再造“无形良田”,相当于增加了粮食有效供给 ;降低粮食生霉和坏粮风险 ,提高粮食品质 ,相当于提供优质粮源 ;粮食经过自然通风降水,达到安全水分,不需要烘干降水,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

  形成“地趴粮”整治合力

  多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倡议消灭“地趴粮”,但是东北地区“地趴粮”仍然存在 ,改善农户储粮条件 ,降低农户储粮损失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指出 ,要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在东北地区推广农户节约简捷高效储粮装具,逐步解决“地趴粮”问题。

  “地趴粮”问题 的形成既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 、风俗习惯等客观因素,也有思想行动等主观因素。冯锡仲告诉记者,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立了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地趴粮”整治工作 。采取县市自查自评、省级部门核查和省级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县市“地趴粮”整治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

  “地趴粮”形成的根子在思想 ,症结在储粮设施缺乏 。武拉平认为 ,从中央到地方,都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地趴粮”现象。应继续推广玉米籽粒收割 ,对玉米籽粒适当晾晒或烘干后进行销售或储藏。对于不宜或没有进行籽粒收割 的农户,地方政府应适当支持农户建设玉米栈子或者玉米楼子等简易储粮设施进行离地立体储粮。对于没有较好储藏条件 的农户 ,村集体应充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乡村集中储粮点,避免储粮不当带来损失。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优质粮食工程的重要内容,为农户储粮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解决农户储粮难的问题。武拉平认为,国家应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建设更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并积极鼓励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与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 ,不断提升农户科学储粮减损能力。(记者刘 慧)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